與主有分–談宣牧中心的興建與成立

文/林大煜

台灣教會宣道事工新的里程碑

近四十年前台灣教會有一位愛神愛人的企業家,他在離世安息前,立了遺囑要捐獻一塊位在台北市區的土地。在神的帶領下,歷經台灣總會長期慎密的規劃,終於訂定了發展方向,準備在此興建大樓,成立「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True Jesus Church Center for Global Missions),並以全球性的思考「面向世界、興起發光、得主所用」為願景,以期做好「差傳訓練、媒體傳播、校園福音與聖樂發展」等事工,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宣牧中心的成立將是台灣教會世界宣道事工新的里程碑,做法上將以更開放的經營方式,提供多元的服務,使世人更認識耶穌與真教會。而在角色上,將配合聯總與台總的宣道政策,在這斬新的時代裡以更全面、更有效率的方法繼續推動聖工。

愛神與愛人的工作

有一個文士聽見耶穌和撒都該人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很好,就問耶穌說:「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 』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可十二28-31)

就宣牧中心的事工而言,我們將金錢與時間加以投入,不但是我們報答主的方式,是一種愛神的表現,也因藉此事工,突破過去傳福音的瓶頸,使福音加速廣傳,更是我們愛人的表現。

我們正站在最好的時間機會點上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十四3-9)

耶穌的受死只有一次,這打破玉瓶的女人,她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將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因此得到耶穌極大的讚美,使得她的事蹟被紀錄在聖經中,受到千古所有的基督徒不斷的傳頌,真是非常有價值。

今日宣牧中心的成立,我們躬逢其盛,這是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主賞賜的恩典,整個真耶穌教會的信徒,應人不分國內外,地不分南北,抓住這機會全力投入與促成,怎麼能夠讓這大好機會輕易溜走呢?

階段性的投入

聖經記載,有一次耶穌對著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1-44)

宣牧中心的事工就階段性來說,在興建階段著重於整體規劃與金錢的投入。而在完工正式運作後,「差傳訓練、媒體傳播、校園福音與聖樂發展」的工作則將陸續展開。在現階段教會已規劃有每年3萬,三年共9萬的「933奉獻專案」與不限金額的特志奉獻專案,不管奉獻多少,都很有彈性,重點在乎我們是否已經盡心盡力。

如果已經盡心與盡力,如同那位窮寡婦的奉獻,雖然只投了兩個小錢,但耶穌卻稱讚她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此她將來所要得到的祝福也將最大。當然我們或許限於恩賜或主客觀環境,將來未必能在宣牧事奉上以專職或志工身分直接投入,但至少目前也能在興建宣牧大樓的金錢奉獻上有分,共享主的恩典。

藉著愛看見神

聖經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四12)。宣牧中心的興建與成立是一個愛神與愛人的機會,我們藉此付出行動,必能看見神的榮耀與權能。

與主有分的愛要落實在行為和誠實上

聖經又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因此愛主的心不可淪為空談,應該以誠實的心,做得甘願,並落實於行動上,果如此,我們必然是一個與主有分的人了,也才不枉費我們成為一個能為主忠心的基督徒的目標。

機會失去將後悔莫及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第三天復活的那日,黎明的時候,一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她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正在猜疑之間,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她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路二四1-7)。相對於那打破玉瓶將香膏預先澆在耶穌頭上的女人,這些婦女雖然有心,但已經來不及了。

《傳道書》說:「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九11)

現在機會來了,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九4)。沒有人能把握明天,我們身為基督徒不就是為了這個報答主的機會嗎?真的,今天能做而不做,黑夜來到,將後悔莫及!

宣牧中心的四不一沒有

文/馬家驎

宣牧中心從積極正面來看,其願景是「面向世界、興起發光、得主所用」,這是一件重要的聖工。從消極面來看,絕對必須滿足下述的條件。

一.宣牧中心的四不一沒有

1.「四不」

(1)不會造成教會奉獻資源的排擠效應

宣牧中心的經費,其主要來源應該仍是奉獻者所奉獻的金錢來支持。首先,若能將宣牧聖工做得更好,做出真正能讓信徒感動的事工,對教會宣牧產生正面的強大效果,方能避免經費排擠效應,確實將奉獻的餅做大。

其次,透過經費妥善的運用,以及健全的組織規劃,掌握所有有形和無形資源,執行有效益之工作,形成教會內部的良性循環,正確地分配人力、經費資源。因此宣牧中心將健全治理、強化財務獨立性(financial independence)及提升運作效能。其經費運用應堅持四個原則:浪費錢的不做、沒有效益的取消、次要的排在後面、重複的拿掉。

經上說:「萬國要來就祢的光,君王要來就祢發現的光輝。祢舉目向四方觀看;眾人都聚集來到祢這裡。祢的眾子從遠方而來;祢的眾女也被懷抱而來。那時,祢看見就有光榮;祢心又跳動又寬暢;因為大海豐盛的貨物必轉來歸祢;列國的財寶也必來歸祢。」(賽六十3-5)。教會要興起發光,積極推展聖工,從過去逐年增加各種聖工的推動與所需要的經費看來,甚少有排擠效應。我們要有前瞻性的聖工,帶領更多的人認識救恩,必能激勵人心,需要的捐款將不斷源源而來。

(2)不會讓空間閒置不用

近來各地教會改建或新建的會堂非常寬廣堂皇,且花費不少,但是除了每天晚上聚會、安息日聚會及宗教教育各班上課之外,其他時間閒置不用,實在可惜!

「宣牧中心興建委員會」正設計「分層分戶」之機制,初期部分空間設計為可出租,隨著聖工進展需要,彈性調整使用空間與出租空間配比,最後達到充分利用所有空間,逐漸收回原出租空間改為自用。

興建委員會也正在著手擬訂「經營管理白皮書」,在經營管理、宣牧機能規劃上,仔細研訂需求,在使用空間與出租空間分配上,讓未來使用上能夠妥善運營,不會為建築而建築。

質言之,為避免空間閒置不用,首先必須研提營運可行性評估,以了解計畫營運效益,包括:設施的使用人次、財力、自償率等,都是維繫永續經營的關鍵。同時,在規劃階段就須研提合宜的營運計畫,尤其宜考量群聚效益,結合相關資源,提升設施的使用率。

宣牧中心必需要做到「大門時常開放,晝夜不關」,這是我們的目標;那麼我們必能看到主感動人們把列國的財物帶來,甚至將他們的領導者帶來歸主(賽六十11),我們期盼以賽亞先知所預言的就應驗在這個時代。

(3)不會獨立於總會的運作以外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林前十二12-27),而身體是個組織,它具有各部門的器官。從另一個角度看,教會是人組成的團體,如何使全體信徒各盡其職,發揮肢體的功能,就必須在聖靈的帶領下加以組織。

從宣牧中心的成立、相關人事選任,均由總會指揮產生。

組織運作上,亦為接受總會託付,以專業人力、物力資源完成託付工作,與總會之間有極為明確的分工。

制度設計上,宣牧中心行使職權,其權責業務與總會所屬間,必須充分溝通、協調,由總會授權方能推行。

如何有效的運用人力,需賴決策當局抓穩目標,在聖靈的帶領下,使教會成為有效率的組織,使信徒發揮恩賜,早日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

(4)不能與總會做重複的工作

從事聖工首先當認識自己的恩賜,看自己要合乎中道(羅十二3-5),宣牧中心提出的四大宣牧機能小組,就是「差傳訓練組、媒體傳播組、校園福音組、聖樂發展組」由總會通過實施,宣牧機能小組的工作必需衡量與總會現行的工作不能重複,否則將造成整體教會資源的浪費。

在推展聖工時,應多欣賞別人的長處,原諒他人的缺點;如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栽種和澆灌的,都是一樣。」(林前三6-8),可見他不但認識自己的恩賜,同時也認識別人的恩賜,又認為各人所做的工,其價值都是一樣,並沒有輕重之別。

2.「一沒有」

沒有造成總會雙頭馬車的問題。

宣牧中心是總會的好幫手,必須建立良好的分工制度,宣牧中心根據總會所訂的三大使命,擬訂所要推動的目標及業務,經過總會相關會議通過後實施。如同總會各單位一樣,有各自應該推動的目標及業務。

宣牧中心的聖工是在總會帶領之下推展聖工,在真理的基礎上、組織與事奉都要追求合而為一的地步。

二.教會發展的良性與惡性循環

1.惡性循環

教會若是以有多少錢,才能做多少事,這樣消極的態度會造成呆人、呆事、呆物的現象;當推動的工作減少,導致教會發展停滯,聖工進展緩慢,許多人才閒置,將如經上說:「哪一邦哪一國不事奉祢,就必滅亡,也必全然荒廢。」(賽六十12)。教會若不能帶動全體信徒參與事奉,靈命必然衰微;進而造成教會的財物閒置,在主耶穌所講的「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裡,讓我們明白那領一千銀子的僕人,沒有忠心處理主人所託付的錢財,結果被主人所唾棄。對於今日教會的牧者而言,是一大鑑戒。

2.良性循環

推動多元化聖工,必然帶動教會發展,興旺聖工,進展將更加快速。我們當抓住神的旨意,看見時代的需求,主動尋求事奉的機會,帶動信徒善用不同的恩賜投入事奉。從參與中發現教會更多聖工的需求,同時看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不但激發大家心志上的奉獻,財物上奉獻的意願也會相對提高,使推動聖工的經費更加充足。

在2014年本會「公益理事會」為幫助開拓區的信徒人人一本聖經、一本讚美詩,結果募得超過預定目標的款項,能夠再推動開拓區宗教教育各項聖工。

三.宣牧中心的四個問題

宣牧中心若欲達成預訂的成果,必須克服一些可預見(foreseeable)的困難,而且在推動工作的過程,也被要求證明是有效能的,需要的捐款能不斷源源而來,空間也能充分使用,必然會承受來自外界的諸多壓力,但是,若能審慎處理策略、資金和人才方面的問題,是能夠辦得到的,呈現出績效,不是不可能。

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Deliveringon the Promise of Nonprofits(實踐非營利組織願景)〉中談到,非營利組織需要證明自身服務的成效以及使命的達成,對於執行者將帶來更多的壓力。

為回應前述這些壓力,並擬訂出能發生功效的可執行計畫,我們應該審慎地回答四個核心的問題:

  • 我們必須擔起責任做出哪些成果?
  • 如何達成這些成果?
  • 這些結果的真正成本為何?資金從何而來?
  • 如何建立達成這些結果所需的組織?

成功的組織,願意基於客觀的資訊,做一些艱難的折衷取捨,以希冀達成產生更大的作用。

1.擔起責任做出哪些成果?

最根本、也可能是最困難的決定,是界定我們必須得到什麼成果。這要求我們把使命轉化為目標,而這些目標的說服力,必須足以吸引大家持續支持,同時這些目標必須具體,甚至足以引導資源配置,就是配合「國際聯合總會」,不斷擴展世界宣道的聖工,當信主的人日漸增多,看到主的同工,必然激勵大家更加同心,更有信心在主的帶領之下,達成世界宣道的大使命。

因此,我們的使命就是「面向世界、興起發光、得主所用」,我們要承擔起責任,要做出的成果,當前的範疇是「差傳訓練、媒體傳播、校園福音、聖樂發展」,未來必然會增加更多創新的事奉。

2.如何達成這些成果?

我們要找出最可能有成果的方案,以便分配時間和經費給各個計畫和活動。

因此,我們達成這些成果的具體途徑如下:

(1)差傳訓練事工

接受台總託付,分工互補運作,齊心宣道。

①訓練:藉由計畫性的課程、教材及師資,針對長執、志工、學生及退休同靈,予以訓練、認證及差派。

②差傳:藉由差傳福音工人由都市到鄉村,從台灣面向世界開拓未得之地。

③分眾佈道:藉由分眾專題、特別活動及社群帶領,針對教師、醫護、外籍看護、公務人員、兒童、青年、上班族及企業人士,建立聚會平台。

(2)媒體傳播事工

①實體媒體傳播:一是藉由開放性空間,市民小廣場、文創市集、藝文空間及多媒體大廳,讓眾人走進來。二是藉由福音雅集空間,書房、咖啡廳、社區大學、展演廳、空中會幕,讓眾人走進來。

②雲端媒體傳播:一是藉由多媒體傳播,數位文宣製作及雲端宣牧中心,讓福音傳出去。二是藉由多語真理傳播,序列性多語講道及隨選福音平台,讓福音傳出去。

(3)校園福音事工

上一代青年建立了真教會的宗教教育系,這一代青年要藉校園福音成為基督精兵。

①改變青年生命:藉由設置專職傳道、培養帶領同工、設計青年課程、培育福音使命及完整志工訓練,改變青年生命。

②拓展校園福音據點:藉由擴大大專聯契事奉、推動校園福音社團、舉辦信仰體驗營隊、幫補葡萄園生命教育及連結校園團契與宣道,拓展校園福音據點。

(4)聖樂發展事工

以聖樂團為基礎,讓聖樂成為宣牧的前鋒。

①聖樂與崇拜:舉辦聖樂崇拜聚會、研習、研討會及定期聖樂團演出。

②聖樂與福音:培訓聖樂宣道人員、舉辦聖樂佈道會、培養聖樂創作人才及發行聖樂影音文宣。

③聖樂與教育:舉辦領詩人員研習、司琴人員研習、詩班人員研習、詩班成長營、聖樂營及成立聖樂分享圖書館。

3.這些結果的真正成本為何?資金從何而來?

無法獲得資金支持的計畫,是不實在的。我們釐清策略和範圍,也才能決定不會以有限的資源做哪些不該做的事情。財務清晰也使我們得以評估各個計畫,對整體使命和盈虧有何影響。

①清晰的策略與財務:一旦擬訂我們的期望影響,並準確掌握財務狀況,就能使用以下的方法,將計畫分類並確認我們有哪些策略選擇。以使命達成度為縱軸,以財務貢獻度為橫軸,此二軸交叉形成四個區。

HS104-4

第一區:使命達成度不斷提升,財務貢獻度相對增多,就能自給自足,應投入資源多並且擴大聖工的規模。

第二區:使命達成度不斷提升,財務貢獻度較緩慢,為了所需要的資金,就應爭取經費或撙節成本。

第三區:使命達成度較緩慢,財務貢獻度相對增多時,得到許多所需要的資金,聖工應持續進行,但若讓管理者因使命感不足,事奉分心時,就需停下來作調整。

第四區:使命達成度較緩慢,財務貢獻度較緩慢,讓管理者因使命感不足,事奉分心時,應設法改善,或退出計畫。

②錢從哪裡來?奉獻金錢的人確實會選擇奉獻的預算科目(使用項目),但往往根據的是該使命是否令人感動而定,而比較少考慮效能。例如一個小錢的奉獻為支援開區的聖工,各國信徒都非常熱心的奉獻。

但奉獻者可能會停止奉獻金錢給他們向來支持且成果斐然的計畫:這便是所謂的「捐款人倦怠」(donorfatigue)現象。或許某些開拓區已能達到自立、自養、自傳的地步,所以有些奉獻就會轉移至需要推展聖工的地區。

因此,我們需誠實面對取得成果的真實成本,若能立志把最好的事奉獻給神,所做的聖工不但帶出果效來,並且又能感動大家的心,就可以見證神的同工,不必擔心推展聖工上所需要的經費。

4.如何建立達成這些結果所需的組織?

就取得成果和延續佳績來說,有適當的組織成員在適當的位置上,極為重要。

我們必須熱情洋溢,有創業精神,而且十分勤勞。大家都需要非常投入工作,而激勵的主要因素,就是對神的愛,以及能夠幫助聖工,能多得引領人認識神的機會。

從胸懷大志到實際產生影響,這一趟旅程,無疑是艱難的。此外,這種追求大致上是自我設定的目標。這種組織中需要有相當強的志願犧牲奉獻精神:專職人員為一種宗教情操而服務;奉獻金錢的人捐獻他們辛苦積攢的金錢;大批志工貢獻他們的時間。

就非洲、東南亞、大洋洲等開拓區而言,傳道人在生活艱難的環境之下,他們效法主耶穌不喧嚷、不揚聲,卻以憐憫的心腸看待困苦中的未信者,以壓傷的蘆葦,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不吹滅的精神,積極地將救恩帶給他們。傳道人默默地耕耘、無怨無悔,甚至前仆後繼,這三十年來已在四十多個國家建立教會,感動許多人投入志工的行列,同時有許多同靈奉獻財物,促成世界宣道的聖工。

宣牧中心的差傳訓練就是要配合世界宣道的聖工,以帶動更多的人才投入宣道的行列。

四.宣牧中心興建委員會現階段工作辦理情形

1.選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及建築計畫承辦者

(1)委託在建築過程之PCM(專業營建管理)服務。

(2)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及建築計畫承辦者之選定,採公開甄選方式。

(3)營建設備組與財政處積極進行籌畫委託PCM(專業營建管理)服務,及公開甄選之相關事宜。

(4)已拜訪台北市政府都更中心,進一步研議對本教會最有利之方案。

(5)與建築師事務所洽商,辦理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及建築設計事宜。

2.都更辦理方式及相關問題處理

(1)本基地辦理都更建築的方式可大分成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本基地本會土地已大於4/3土地,可直接擬都市更新事業及建築計畫,於辦理過程中整合及處理相關違建、私人土地及公有地購買。

第二種方式,擬定都更事業及建築計畫,先整合及處理相關違建、私人土地及公有地購買後,再申辦都市更新事業及建築計畫。

(2)以教會名義,辦理申購土地,並由財政處配合辦理相關行政事項。

3.進行宣牧大樓建築經費募款宣導

北區已完成「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兩梯次教會勸募宣導種子人員培訓後,2014年5月之後,各教區辦事處依募款宣導組工作計畫,舉辦勸募宣導種子人員培訓,然後各教會勸募宣導種子人員在所屬的教會積極進行勸募宣導的工作,希望大家在這項聖工上眾志成城,同心合意完成這項重要的聖工。

結語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於公民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非營利組織(NPO)彌補了「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與「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更將社會服務推廣更完善、更充足,也將公民服務、志願服務等觀念推廣於社會。非營利組織因政治民主化及社會多元化而發展,而非營利組織也部分取代政府及市場,提供公共服務與公共利益之功能,若能建立優質非營利組織環境,將可提升整體公民社會素質。

但是不可忘記,真正能提升整體公民社會素質就是神的教會,人會犯罪,是因為虧欠了神的榮耀(羅三23),神透過屬祂的教會讓人們因信而得到神的榮耀,人心受造就而成為新造的人,人的道德水準就大大提升;所以教會要成為優質的非營利組織。

總體來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最欠缺的是經營管理的能力;也就是說,雖然大家都有公益理念,但缺乏一套好的經營管理模式。但是我們深信神的話:「不是依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神的大能,方能成事。」(亞四6);因此,主若幫助我們,加上我們忠心地事奉,必能有經營的能力,作永續的經營。

只要資源中的每一塊錢,都能投入到組織的工作目標中,就能讓工作效益發揮到極大化。「目標管理」是確保組織資源妥善運用的良方,也方能達成組織最終使命。

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指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這些資源與相互默契或承認的關係所組成的持久網絡有關。也就是說,對社會公益組織而言,資本並非一定是「金錢」,許多人際關係、人力資源,甚至是政府有利的政策,也都是幫助組織發展、推動慈善公益事業的重要資本;因此,我們必須善用社會資本,讓社會公益優質化。

可是有時候環境的變遷,世上的人力、財力、物力如花如草,經不起風一吹,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四十7-8)。我們唯有抓住神的應許,憑信心而行,神必成就我們手所做的工。

 

參考資料:

1.Jeffrey L.Bradach,Thomas J Tierney,Nan Stone(January2015).Deliveringon the Promise of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文版,101期,99-109。

2.劉宜中、趙忠傑,《NPO的多元績效評估—兼論管理與規範》。台中:財團法人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2013。

3.司徒達賢,《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1999。

4.馮燕,〈社會福利非營利組織與自律規範的建立〉,台北:「2002兩岸四地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2002。

5.許士軍,〈走向創新時代的組織績效評估─—績效評估〉,台北:天下文化,2000。

6.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台北:商務印書館,1982。

7.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

8.新故鄉文教基金會http://www.homeland.org.tw/

9.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https://www.unitedway.org.tw/

10.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http://www.jtf.org.tw/

為什麼要推動宣牧中心的聖工

文/姚家琪

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籌畫與興建的聖工,已積極地展開與推動當中,我們求神帶領,一切所行合祂旨意,達成「面向世界,興起發光,得主所用」的願景。

在這項事工推動的過程中,有積極支持者,也有持不同見解者。這些不同見解或質疑諸如:為什麼一定要蓋一棟宣牧大樓,成立一個宣牧中心,由現在的總會組織不就能作這些聖工嗎?難道只因為卅多年前一位長老奉獻了一塊地,不用可惜?只因為十多年前信徒代表大會所作的決定,今天我們就一定要硬著去執行?除了建築經費龐大外,未來經營的費用會不會是個填不滿的大「錢坑」?這塊地這麼值錢,為什麼不賣掉,換一個較偏僻的地方去蓋?相信每一個質疑意見的背後,都有一個個人主觀或客觀的見地及價值的判斷,雖不一定言之成理,但都應予以尊重;也值得讓推動這項聖工的從事者,更為慎重思考每項環節,務必免除或降低各項可能的負面難題。

雖然,我沒有辦法代替支持的人回答每一個異見或質疑,讓大家都有滿意的答覆,但我想把我自己為什麼肯定這份聖工,並且願意積極參與推動的異象和大家分享:

一、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保羅領受了使徒的職分,得以大有能力的服事主,但也因此遭遇極大的苦難。保羅引用了詩篇「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的話說:「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林後四13)。保羅深信他個人為主所受的苦,為教會帶來活潑的生命力;他也深信即便為主喪掉生命,主終會叫他從死裏復活,並與那些因著他的服事而得救的聖徒,一同站在神的面前得賞賜。

今天,我們知道宣牧中心建設的工作的確充滿著困難,但不是金錢、人才缺乏的問題,而是信念、彼此同心的問題。我們相信主所說的話:「舉目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我們更相信神對約書亞的應許:「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書一3),也適用在我們身上。「在神沒有難成的事」,只怕我們失落信心,有如那窺探迦南地十個報惡信的探子,被那身量高大的迦南人給嚇壞了,而忘了有神與我們同在,他們只不過是我們的食物罷了(民十四1~9)。

我們相信,只要站在神的這一邊,順服主的吩咐:「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五4),就對了。我們相信福音的工作,需要善用各樣的智慧,和運用各樣的科技來傳揚,因為福音要被人聽見、看見,才會被接受(羅十14)。我們相信,我們有很多愛主的信徒,他們等著將他們的金錢、時間、恩賜奉獻給主,尤其,是一些具有各樣專業、和語文能力的青年,正等著為主所用。我們相信,我們宗教教育從小培養長大的孩子,在他們被神的愛所激勵而自我覺醒的時刻,必願意獻身成為專職的同工或傳道人,在各地的工場服事神。正因為我們相信,所以我們也如此說話。

二、不願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在大馬色路上,主用大光照向保羅,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也決定了保羅未來一生的道路。正如他對希律亞基帕王所說:「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先在大馬色,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徒廿六19~20)箴言說:「沒有異象(默示),民就放肆」(箴廿九18)。若一個事奉者缺少了從神而來的異象,不清楚神的旨意為何,也不懂善用自己的恩賜,只圖逃避責任,墨守成規,拒絕創新,不能察覺社會的脈動、與人心的需求,終必成了神眼中又懶又惡的僕人(太廿五26)。

年輕時代獻身前,末職是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熱血青年。曾參與了多加愛心團契的創會工作,一時受傷累累;曾努力推動教區延伸神學的工作,卻遭受許多非議,最後藉由區信徒會議提案通過,得以順利進行;在任國際青年聯誼會主任委員期間,極力想推動國際青年服務性與宣教性的事工,但因未獲聯總大會支持而停擺;從事開創性的事工,要能得到大家的認同,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感謝神!在就讀博士班期間,景美教會職務會同心合意地擬定了的短中長程共26項的事工計畫,積極推動各種事工,其中多半是開創性的,而我也受器重擔任了兩年首任的專職幹事,作為職務人員的幫手。專職幹事的制度共延續了約十二年之久,著實為教會帶出了活潑的事奉和一些具體的成效,其間也分設出兩間的教會。基此影響,後來,我也決定投入專職傳道事奉的行列,期使自己事奉領域更佳的寬廣,也確定自己要服事的重點方向。如今,恭逢其時,停滯十多年的宣牧中心事工得以啟動,而我正好又在區負責這個位分上,幾乎所有的會議都會受邀參加。不禁想到末底改對以斯帖的警語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斯四14)我想不單是我,應該是每一個積極參與在其中的同工,都抱持這樣的意念罷。是啊!神在真教會建會百年的這個時間點,給我們開了一扇寬大又有功效的福音之門,我們豈能輕易讓這機會流失掉呢!

年輕人有夢最美,如果有發展教會事工大業的夢更美。許多年輕人在教會的栽培下,初時雄心勃勃,願意為主大發熱心,但是一旦進入社會,在現實無情環境的衝擊下,能勉強保住信仰的,已算是大幸。為什麼獻身傳道的志業乏人問津?為什麼我們都是用義工的理念來治理教會?為什麼我們所學的專業、甚至是生命,一定要賣給科技公司的老闆?如果,我們能開啟更多專職事奉的道路,讓愛主的青年能夠不必憂慮衣食,得以全心投入事奉的工場,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相信這是許多青年樂意的。我認為宣牧中心事工最重要的挑戰,是對整體事奉理念的突破、是對青年獻身心志與事奉熱情的喚起、是對義工有效的整合與組織、是對真教會所堅持的教義勇敢的傳揚。我們從小所受信仰的栽培,或真理的教導、或各種事奉的學習、或屬靈生命的領受,相信在這份信仰上,我們都曾得到神生命的感召與事奉的呼召,但願我們都不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艱難的世代,撒但藉由人性上的軟弱,不斷的用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使人陷在罪惡的網羅中,不能自拔。撒但也透過各樣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甚或是被改變或模糊化的教理,企圖擄獲基督徒那原本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使偏於邪道歪理。雖是如此,這個世代卻也是福音最易傳揚、真理得以辨正的世代。有如使徒所處的羅馬帝國時期,方便的交通系統使條條道路通羅馬、希臘文化的暢行引致思想開放易於接受新知、語言的統一使得國族間的溝通無障礙等等,加上聖靈大能的明證,因此,福音得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傳到了地極。這個世代,網路的普及已使天涯若比鄰、科技的發展與知識的流通也促進了人類間知性和感性的交流、物質的文明也帶出人心極度的貧乏而渴慕真理的滋潤,這時也正是真理的聖靈再次地澆灌,要完成最後收割工作的時候了。

勿忘聖經的預言,萬民流歸神的聖山,是出於神話語的吸引(彌四1~2);人的靈性飢渴,往來奔跑、尋求神的話,卻尋不著(摩八11~12)。而我們自信真教會就是末後萬民歸向屬靈的錫安山,也自信對教義的主張擁有得救的真理,又真實體驗到應許的聖靈與我們同在,既是如此,我們所承襲的福音使命與責任,更是責無旁貸的。但是,我們福音的腳步似乎太緩慢了,傳福音的熱誠已大大削弱,傳福音的觀念與作法也跟不上世界進步的趨勢,實有愧於神給我們豐盛寶貴的恩典與屬靈的資源。

保羅在真理的長進、與事奉的果效上,都是眾人所肯定的。但是他不以為自己已經得著,更是竭力的追求,並且道出他敬虔人生的哲學:「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3~14)「忘記背後」,指的是不留戀、不自滿自足於過去的成就,免得失去繼續追求的動力;「努力面前的」,是指面對未來的挑戰,用力地向外伸展;「向著標竿直跑」,是朝著目標,奮勇向前的意思,而這目標就是要得著神呼召我們來得的獎賞。

今天,我們究竟願意為神的福音做出甚麼貢獻,我們又能夠有何作為?建設宣牧中心大樓這硬體的設備,決不是發展神國事業主要的目的,因為,我們實在不缺建築物。但是宣牧中心所要推動的事工的內涵,卻是現階段極其重要的工作,也是各基督教派重視的事工。「差傳訓練」事工是為要差遣工人到世界的工場去、尤其是正方興未艾的東亞福音事工,而其基礎是在各式的人才培育訓練工作上。「校園福音」事工是為要將福音在各大專校園傳開,為主得著優秀的知識青年,培育青年的幹部投入各樣事奉的領域,成為基督的精兵。「媒體傳播」的事工是為要透過新興的網路、手機科技,以文字、影音、視訊將神的話語無遠弗屆地向世界發聲,引導世人歸向基督。「聖樂發展」事工,對外是為要透過聖樂與世界對話,藉由讚美的歌聲和動人的音符來改變、安慰人心,使人的生命受到聖靈的感化;對內則是推動聖樂的崇拜與聖樂的教育,運用聖樂作出生命的事奉。這四個向度的聖工,是目前宣牧中心規劃的主要機能,當然將來還可視發展的方向再增加其他的機能。其實,這些機能在目前以義工型態為主的事奉中,也已獲得一些基本的成果。如果,今後,我們若能召募一群專業、又有美好信仰的青年投入專職事奉,配合廣大的專業義工團隊,統合人力資源,專心致力各項宣牧機能的發展,相信其成就必遠大於現在的成就。在討論和規劃的過程中,我們都這樣地認為,以目前總會的組織架構與行政專職的生態,決難推動這樣規模的事工,也很難作有效的經營管理。若是能突破現狀,在總會組織的督導下,成立真教會另一獨立的宗教財團法人來運作,朝自給自足的目標來努力,對其中有營利行為的部分,就照政府相關規定來辦理。對於組織型態與經營管理的模式,和各宣牧機能的發展,既已決定,而大樓的興建也已經信徒代表大會的決議通過,建築募款的工作也已經積極展開,就讓我們同心合意的來興旺福音事工,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好得著主的獎賞。

結語

保羅說:「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2~23)就讓我們學習保羅,為了與人一同得著福音的好處,甘心作眾人的僕人,願意向各種背景的人傳福音,並且是以真理作基礎,用適合他們的方法和態度來傳福音。

對於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的建設與事工的推動,從信徒代表大會的決議通過到實際行動的展開,歷經了十多年,雖然多有不順,也在歷屆代表大會一再被重提檢視,但始終維持原決議,從未被推翻,因此,我們相信這是合神旨意的聖工。我們也相信神的應許,只要我們所做的是合神旨意的事,就必有主與我們同在;主也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主將使這殿滿了榮耀,阿們!

得主所用

文/曾恩榮

耶穌在加利利傳道,從揀選四位漁夫做門徒開始。當祂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在海邊撒網打魚的彼得和弟弟安得烈,呼召他們來跟從祂,理由是「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再往前走,又看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與父親在船上補網,耶穌同樣呼召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祂。(太四18-22)

得魚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技能,耶穌的呼召震撼著他們的心靈,因為當「得魚」的職業轉化為「得人」的志業,是生命跳躍的昇華。聖經只做簡略的記載,相信「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是結論的一句話,當時耶穌或許向他們闡述了「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要帶給世人的福音(太四17),比起網魚收穫得以養家活口,網羅眾人悔改向神以得救贖,意義何等超凡。這四位漁夫毅然捨去既有,得主所用,跟從耶穌傳道,更在耶穌受難後,奮力將福音傳開,留下得人如得魚的典範。

台灣教會一位長老是位愛神愛人的企業家,但他不以擅長得魚致富自誇,乃以能貢獻所長得主所用自勵。他在離世安息前,遺囑捐獻一塊在台北市區的土地給台灣總會。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塊緊鄰在鐵道旁邊的土地可做何用,唯堅信有天必然得主所用。近四十年後,這塊土地的價值遠遠超過長老的想像。原先每天轟隆轟隆噪音不斷的火車道地下化了,土地面前的鐵軌拆除整建為寬廣的市民大道,成為台北市最重要的東西向幹道,右側建了一棟五星級大飯店。台北市的文化創意重鎮,包括華山文創園區、光華新天地、三創生活園區、松菸文創園區、台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巨蛋) ,沿著市民大道從西到東一線展開,交通便利,人文薈萃。攤開地圖,台北市區和附近的十幾間教會,中間點竟然就是這塊土地。

「得主所用」,成為善用這塊土地的唯一念頭。於是,台灣總會慎重規劃如何利用這塊土地的天時地利人和,來為神國福音的宣揚有新時代的新作為,決定在此興建大樓,成立「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True Jesus Church Center for Global Missions),提出「面向世界、興起發光、得主所用,成為宣牧聖工的中心,推動差傳訓練、媒體傳播、校園福音與聖樂發展」的願景與使命,成立興建委員會,從2015年起向全教會募款籌建。

依據興建委員會的規劃,宣牧中心將是台灣教會宣道事工新的里程碑,以向世界開放的經營方式為主得人。在實體上,以地利之便設計開放的空間與多元的服務,迎接世人認識耶穌與教會;在機能上,站在時代的勢頭上,發展雲端宣牧、校園福音、聖樂發展;在角色上,承接過去神賜福台灣教會世界傳道的恩典,在新時代繼續邁進。

當年愛主長老捐獻的土地得主所用,期盼會有更多的人才與錢財,因此也得主所用。祈求有眾多同靈聽到神的呼召,以自己得魚的技能運用在宣牧聖工上,用更多符合時代脈動的新做法,宣揚神國的真道。即或未必能在宣牧事奉上直接投入,也能在興建宣牧大樓的奉獻上有分。得主所用,願主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