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承恩
總會正在規畫興建的宣牧中心是為了「拯救失喪的人」所建,沒有個人的利益,不為炫耀教會的財力,背後只有一個重大的緣由,便是呼召弟兄姊妹,獻上自己,用各樣的智慧把人帶到基督面前。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
跟隨耶穌,面對挑戰
目前我們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來自這個世代的多樣性與複雜性。這世代塑造的個人對將來沒有把握,任何人只要參與這個世界的形成與建造,不管是知識分子或失學小民,不管是生活富裕或困頓交迫,不管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管理者還是勞動者,尊貴的、貧賤的、或男或女、或老或幼,你我都有相同生命的難題,就是「不知將來如何?」而當我們預備興建宣牧中心時,這個世界的難題也一再挑戰教會,要不要建?如何建?將來如何使用?
宣牧中心的四大願景,「差傳訓練」、「媒體傳播」、「校園福音」與「聖樂發展」,這四個願景是教會面對當代的需要而要努力的。我們計畫在總會與各地教會的宣牧工作中,成立宣牧中心,來作為總會推動宣牧策略,與各地教會落實宣牧行動中的橋梁。這座橋梁不只是為了達到總會宣牧目標而作,也是為了彌補總會在人力物力與財力的不足,加強宣牧教育、訓練,以銜接各地方教會在前進未得之地的動員。宣牧中心也是教會將福音傳遞給世界的橋梁,使我們所居住的社區與鄰居有更多認識基督的機會。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
裝備工人,承接使命
新世紀真教會的宣牧工作要呼召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參與,宣牧中心在都會區,好使他們容易接受教育訓練,裝備整齊後,進入廣大禾場,收割莊稼。這座福音橋梁可以搭在台灣的北區、中區、南區,可以不止一處。目前,總會利用現有台北市市民大道旁的土地,就土地大小而言,不足400坪,嫌小;但土地位於台北市中心,資訊、學校、交通川匯之處,卻是難得的好地方,總會利用這塊土地,發揮最大價值,正是神的賜福。
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麼?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四三19)。
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我要在曠野種上香柏樹、皂莢樹、番石榴樹,和野橄欖樹。我在沙漠要把松樹、杉樹,並黃楊樹一同栽植;好叫人看見、知道、思想、明白;這是耶和華的手所作的,是以色列的聖者所造的(賽四一18-20)。
真耶穌教會面對世界不停息的轉變,看到世界各地的人因文化、環境、經濟、政治不同,而有不同的處境與樣貌,要將福音傳給他們,有很大的挑戰。需要探究人類文化、土地環境、社會經濟,與心靈困境的各式工人。如果,我們要挑戰台灣2,300萬人,改變他們的信仰,扭轉他們的生命,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與錢財的加入挹注。按目前總會與各地教會的人事結構、運作模式,要面對巨大的挑戰,需要有在地的宣牧機構,能集結各地教會的人才,集中整合運用各地教會的資源。教區辦事處作為行政聯絡單位,也沒有足夠的軟體硬體,來承擔教育訓練工作,宣牧中心的興建,足以彌補這一個組織上的不足。
宣牧中心的事工承上啟下,「差傳訓練」就是主要的目標,「媒體傳播」、「校園福音」、「聖樂發展」的事工與之緊密結合。宣牧中心成為福音工人的教育訓練中心,按著缺乏工人的禾場需要,裝備工人。語言訓練、在地文化課程、聖經真理基礎課程、開拓訓練、建置宗教教育系課程、專業團契帶領訓練,只要是前往未得之地需要的裝備,都是工人要接受的訓練。我們的目標是一批又一批願意受差派的青年,在神學院或宣牧中心接受適當訓練後,能結伴去拓荒。
培訓尖兵,主動出擊
宣牧中心特別要建置雲端頻道,使福音的信息透過電子載具,輕易地與追尋真理的陌生外國人連線;雖然我們沒有翅膀,但穿越時空,福音前進到缺乏教師牧者的地方,也辦得到;一旦傳道工人進到未得之地,以生動的福音媒介,便能提供更具說服力的材料。
當這個世代跑得越來越快,世界被權勢、財富與享受抓住,勞苦的人越來越難能信主歸主,只有青年還在學校,尚保有幾分純真的理想時,容易接受耶穌成為生命的主。雙北市的大專院校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真教會的校園團契也是從台北市濫觴,四十年過去,校園團契聚會點從校園、家庭、教會,又走回校園,透過社團,學生舉辦福音活動更方便。總會在北區建立一個學生福音中心,有計畫地在各大專院校,甚至是中學裡,與學生談論耶穌,使年輕的學子來跟隨耶穌,他們會用他們的理想、熱情與才智來回報主的呼召;這些青年就是下一個福音尖兵,他們敢到荒野地、荊棘處,他們正是基督所要的門徒。真教會在校園所撒的福音種子,將結實百倍。
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太十九20)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可十21)。
這幾年,教會中的青年創作詩歌的能力與作品似乎已經超越了前輩的傳道老師,他們的音樂──樂曲、樂章、歌詞與詞意,探索信仰與當代社會,家族與歷史變遷,人性與真理的挑戰。學習指揮、歌唱與創作的音樂家或音樂素人,已經從教會的台階站到國家音樂殿堂的舞台,嘴巴唱的,肢體表達的與內心的澎湃激情,都朝向值得頌揚讚美的主──耶穌基督,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但這樣的崇敬還不夠,如果台灣的眾人能聆聽真教會讚美的聲音,卻還不如讓他們來吟唱與歡欣快樂。透過宣牧中心的聖樂中心,創作、教育,並集體讚美,真教會的真理與虔誠會進入世人當中,潛移默化他們的內在生命,不管順境或逆境,喜或悲,憂愁或交託,音樂舞台是一個神所賜和好相待的地方。
為主立志,放膽開荒
楊約翰長老在1975年4月「第二屆各國教會代表大會」前,著文勉勵〈為主立大志做大事〉,其中寫到「如何增加、訓練、善用獻身者」,其中有一點是「當善用各人的恩賜,以加強傳道工作」:
1. 藉著出版各種文字刊物,強化文字傳道。
2. 在各國建設電台,以各種語言傳播福音。
3. 派遣大批的傳道到各國去開荒,建立真教會。
四十年前的遠見,到今日有更清楚的意義,要多元多語的福音工作,要充分運用媒體科技,要更多訓練與差派的行動;目前總會雖未突破,但已在宣牧中心提出的目標中,清楚揭示二十一世紀的真教會要勇於面向世界,興起發光。
為了「差傳訓練」,教會要付出的代價很高,可能高到我們無法想像,高到令我們裹足不前,高到使我們打退堂鼓,高到我們灰心喪志。我們知道,這一件事工是真教會開創性的組織與行動;我們發現,教會已經有許多各樣人才,但要呼召他們出來,並不容易;我們評估,建築費用恐怕會超過三億台幣,將來的維運費用,每年會超過一千萬,擔心錢從哪裡來。
當以利亞與亞哈王上了迦密山時,他發現,他的機會極小。他要挑戰當時的宗教領袖,以試圖改變以色列民的崇拜行為。但是,巴力、亞舍拉的先知很多,光是人數的優勢,八百五十對一,光是聲音與氣勢上,以利亞沒有勝的機會。他為自己設下的障礙,將祭壇祭物用水淋溼,而且溼透,他其實是賭上自己的生命。即便以利亞知道神會降火燒掉他所擺上的祭物,但他讓王的御用先知優先求雨,顯然他並不擔心劣勢下的宗教革命有他承擔不起的結果。
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王上十八21-22)。
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二七13-14)
總會接受信徒代表大會的託付,規畫興建「真耶穌教會宣牧中心」,審慎評估,千折百轉,至今略略向前走一小步,教會的傳道長執本著神的僕人要全然信靠的理念,要挑戰自己、捨棄舒適環境,在各樣的事奉上尋求同工,接納專業的意見,希望能建造合神旨意的理想宣牧大樓,揚起福音大旗。
剛強壯膽,主必開路
1958年9月在塭仔教會聖靈大降,124人受聖靈,許多人看見異象。謝順道長老在日後的筆記寫下了當時的感動:一位執事禱告中看見他走進一個空曠光明的世界,走上一條狹路,有許多人跟隨他。當來到一座高山,跟從的人紛紛的說:「我們回去吧!這是不能爬登的絕壁,其他又沒有路走。」但他卻很有把握的說:「別慌,耐性等著吧,主耶穌必為我們開路。」忽然發現,山麓有個山洞,不過,卻是一條窄小的隧道。所以大家必須卸棄一切攜帶物,並且要伏在地上爬行。穿越山洞後,又碰著一條溪谷橫在路上,深不見底,闊不見彼岸,更沒有橋梁。於是眾人說:「回頭吧!回頭吧!這一次真的沒有路了。」走在前頭的他沒有失去盼望,很有信心地勸慰:「再等著吧,主耶穌仍必為我們開路。」話剛說完,就發現一條鋼索,「看哪!這就是主耶穌為我們開的路!」「這哪是路?走也不能走,爬也不能爬。」「算了,回去吧!」可是他的信心不搖動,更有把握地說:「這就是路,主耶穌為了試驗我們的信心而開的路;只要我們剛強壯膽的走過去,主耶穌必幫助我們的,走吧!」
謝長老指出這個異象的啟示,這樣寫:
第一,在教會中負有領導會眾使命的人,不問是傳道者、長老、執事,或受託辦理教會行政的負責人,都應該比會眾更剛強更有信心,因為這些領導者都是教會興衰的關鍵,非恆切儆醒禱告不可。
第二,會眾要同心合意,凡事跟從領導者的帶領,不可存著頑梗不服的心;只要領導者所帶領的是真理的路,那麼,跟從領導者就是跟從主耶穌了。
第三,隧道和鋼索並不是臨時開的,而是早就已經有了,但若不是憑著信心的慧眼,必不能發現。
重讀謝長老的見證,去發想宣牧中心的事工,在在難題,在我們是衝突是傷害,但在基督的愛與大能,卻是恩典與醫治。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麼?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太十八12-14)。
拯救失喪的人,有何代價嫌太高?!